积极财政组合拳精准发力
日期:2023-10-07 10:02:23  浏览量:0

来源:经济日报

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前8个月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.14万亿元,同比增长3.8%,支出进度合理加快;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等专项债券2.95万亿元,发行使用提速。与此同时,通过延续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、加强财政资金引导撬动、完善政府采购政策等多元举措,积极财政精准打出“组合拳”,全力支持经济向好发展。

 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

  政府“钱袋子”有力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。前8个月,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.74万亿元,增长8.1%;教育支出2.55万亿元,增长4.5%;卫生健康支出1.5万亿元,增长5.8%。

  “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,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,优化支出结构,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投入。同时,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财政支出进度,保持必要支出强度,推动经济持续恢复。”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表示。

  针对一些地方财政运行“紧平衡”状态,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,支持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平稳运行。今年,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10.06万亿元,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.9%。截至8月底,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.55万亿元,具备条件的都已经下达完毕。

  “近年来,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逐渐增大,兜牢基层‘三保’底线。‘三保’之中的‘保民生’,多数会转化为消费。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表示。

  通过直达机制这一“快车道”,财政资金加速投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。今年,中央财政将约4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管理。1月至8月,已经下达直达资金3.83万亿元,除部分据实结算项目外已经全部下达,占2023年直达资金总规模的95.1%。在资金使用方面,除由地方统筹用于支持清算上年退税减税降费外,各地已形成支出2.37万亿元,占中央财政已下达资金的69.2%,快于序时进度2.5个百分点。

  “应当说,今年财政直达资金下达速度更快、资金投向更准、资金保障更足、使用监管更严,有力保障了各项惠企利民政策的落实。”李先忠表示。

  在民生保障方面,地方财政也不断加力。比如,前8个月,山西省民生支出3032.6亿元,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.5%,增长8.8%;安徽省教育支出增长9.6%,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.1%。

  为了让财政资金更好花在刀刃上,今年以来我国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,探索开展新出台或到期延续重大政策、项目事前绩效评估,加强绩效目标管理,深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。各地也加大探索力度进一步确保“花钱必问效”。比如,福建在对重点项目及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基础上,探索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,对部门为履行职能所分配、使用、管理的财政资金达到的产出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。

  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

  根据《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》,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力争在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,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力争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。今年以来,财政部指导地方严格专项债券项目的审核把关,做好项目储备等基础工作,同时优化专项债券额度分配,重点向经济大省特别是制造业集中的地区倾斜,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。

  统计显示,1月至8月,已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.7万亿元,各地持续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。前8个月,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等专项债券2.95万亿元,完成全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的77.5%,比序时进度快10.8个百分点。债券资金累计支持专项债券项目约2万个,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、社会事业、交通基础设施、保障性安居工程、农林水利等党中央、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建设领域,推动一大批惠民生、补短板、强弱项的项目实施。

  “今年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,专项债不仅要加力,更要提效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,目前在实际工作中,专项债也存在一定的“钱等项目”问题,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准备和设计,加快使用进度,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。

  在充分发挥专项债带动作用的同时,风险防范也很重要。中央财经大学中财—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认为,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,要有效管控债券管理过程中的风险,比如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库建设,提前谋划项目,在债券发行到位后能够落地建设,减少资金闲置浪费。

  “要强化债券发行资料的审核,严惩包装项目、资料造假、虚增收益等行为,查处挪用债券资金等行为。同时,要加强债券项目绩效评价,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。”温来成说。

 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投后管理,完善项目建设和运营全周期、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,提升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。

  聚焦支持实体经济

  “加大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是单靠规模扩张追求总量效应,而是更加注重精准发力、解决重大问题。”白景明表示。今年以来,聚焦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重点,我国实施了一批延续、优化、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,从提高供给质量和扩大有效需求双向发力,突出对科技创新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。

  比如,在聚焦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方面,在优化、完善的基础上,将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到期税费优惠政策统一延续到2027年底,进一步稳预期、强信心。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,减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,减轻用人单位负担。同时,从财政资金引导、保障融资需求、政府采购政策、扶持稳岗就业等方面,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。

  加力提效还体现在变“人找政策”为“政策找人”。比如,税务部门制定了税费政策精准推送“一政策一方案”,税费优惠及时充分直达经营主体,今年1月至7月,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.05万亿元。

  在聚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,我国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,延续实施民用航空发动机和民用飞机税收优惠政策,出台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,巩固扩大产业优势,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制造业升级发展。

  财政部《2023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》在展望下一步财政政策时提出,“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”。具体包括: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,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,全面提升资金支付效率,推动各项财税政策尽早落地见效;延续、优化、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,支持民营企业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;坚决整治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摊派,支持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;加强财政、货币等政策的协调配合,强化预期管理,更好发挥协同效应等。